轶文小说>科幻灵异>重生之文化帝国 > 464.即时的播出
    来自国内zhongyāng台的记者就在身后,而这一次的颁奖也可以说是杨一所经历过的最大的一次大场面。

    从阳一文化,不对,那时候还没有阳一文化而是思阅文化第一次在越州人民广场举行新书签售会,到后来云中书城的奠基和开业典礼,再到东渡岛国在皇宫前广场上的镇定自若,少年出席过的类似场合哪怕不算是数不胜数,但在同龄人中也绝然算得上位居前列。更别说每一次的出席,他都是作为主角或者最靠近主角的第一配角出现”“。

    但以往的那些大场面,在这一次布克奖的颁奖典礼中就分明落了下乘,或者说是不够看。

    不停闪耀的相机闪光灯,绅士淑女们在páng逼ān窃窃私语却不忘神采熠熠的目光,记者们兴奋地交换着彼此的情报,一切的一切,都恍如一个光怪陆离的梦。然而杨一却十分清楚,这并非是自己期盼中的梦境,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自从小说类最终获奖的书名被评审团主席公布以后,那个头发花白很有不列颠经典淑女气质的老女人,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含笑注视着杨一,眼中的欣赏和和蔼之意几乎只要是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来。

    而这位即便是在不列颠上层社会也绝对是目光焦点的夫人,很多年轻作家都以只要能和他说上一句话就视为偌大荣幸的老夫人,在这个时候却对杨一发出了邀请:“各位到场的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不是在本届布克奖的初选名单公布以后。就对这本来自异国的描写女性苦难的小说很感兴趣吗?那么现在,这个深秋里让大家闻风而动纷纷把目光投向遥远远东国度的年轻人。就站在大家的面前,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吧。”

    “年轻的……噢。我真不愿意用孩子这个称呼来形容你,这样会显得我前半生的五十年多么的碌碌无为!所以我决定,称呼你为天才的少年。来吧,来自华夏的,请站到这个舞台的zhongyāng,来领取你应得的荣誉和奖励。”

    下面的那些社交名流,各个出版集团的经理,受邀前来的评论家和编辑、作者们,以及相关行业的高层们。都有些小小的躁动,在论顿市政厅的大厅下面低声议论不休。

    杨一感受到了来自周围的灼热目光,很多人看向他的眼神,不是单纯的羡慕或者嫉妒,而是还夹杂了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疑惑、敏感、不信任等相对比较负面的情绪,倒是在大厅zhongyāng的维克.范博艾尔全然是真诚的目光。

    很显然,杨一这本落脚点在女性视角上的小说,很深地打动了这位以为妇女争取权益作为第二事业的女士,想来在最终的四选一评比中。她的意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众人眼睛里面,杨一却还是太年轻了,不,这已经不是用年轻就能概括的词语。很难让整个大不列颠或者说世界界相信。让他们这些已经在界内有一定地位和身份的人整个十月和十一月的前十天都在谈论的人,他所创造出来的文字和他的年幼是如此大相径庭。这是在非常让人难以不去担心,这种年纪的孩子能写出他们已经亲眼阅读过的文字。到底是真的在世界上有天才这种东西,还是其中隐藏了某种不可告人的yin暗秘密。

    一个尚需要怀疑和慎重验证的小孩子。看到穿着已经算是比较正式。但和眼下这种场面还是有些略微不太融洽的杨一,在场所有人几乎都是这种印象。

    某些以制造噱头为己任。并没有太多社会责任感的报纸,并不会出现在布克奖的受邀名单上,比如说在大不列颠上流圈子里或许饱受欢迎,但绝对同样是惨遭鄙夷的月亮报等媒体,就并未出现在这种场合下。

    但即便是那些在不列颠国内声名赫赫的报纸,它们麾下的记者就未必不会对杨一的年纪以及这种年纪的孩子能否写出《土疙瘩》这种文章产生质疑。而就在这些记者们打定主意,等一下的采访中一定要用最最锋利和刁钻的言辞,让这个小孩子露出真面目仰或露出真实实力的时候,其他也有一些受邀前来的界评论家,或者是出版社编辑们,他们穿戴着剪裁一丝不苟的西服,有的人还打上了很是儒雅的领结,就这么一眨不眨地盯着稳步走上前的那个孩子。不管他们心中的真实看法是怎么样,怀疑自己一辈子也不可能获得的奖项,为什么会被一个学生年级的人收入囊中,可在表面上,他们没有办法不为这个孩子所获得的成就送上掌声。

    姜家的寓所里面,看到姜楠和老太太都把注意力转到了电视上面,其他的家庭成员也就顺理成章地掉过头去,想要看看到底是什么内容能让这一老一少都如此关注。

    然后他们就看到了画面上,那个在一群眼高于顶的外国佬目送下稳步走到舞台zhongyāng的男孩,再是聚光灯全都打了在他的身上,让这个少年看上去是如此的璀璨夺目,那些姜家的成员们就都很是来了好奇心,纷纷目不转睛地听着电视机中传出来的介绍本年度布克奖的获得者杨一,事实上也就是去年在国内图书市场上创造了最低龄畅销书作家记录的作者,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宋朝那些事儿》这本历史札记,但却并没有多少人清楚,《宋朝那些事儿》的作者‘悦而读史’,就是杨一……

    电视机屏幕上的画面,以及画外音的讲解,让刚刚还在讨论着子女教育经验的姜家成员,都不由得涌出了莫名的复杂情绪,心忖这是谁家的孩子,怎么就如此逆天呢?写出来的小说在国内图书市场搅风搅雨也就算了,居然还得到了国外的大奖?而且看zhongyāng台全程跟踪报道的架势。想必这个什么布克奖,应该是非常了不得的奖项了?

    更有几个心思机敏一些的。就想到了姜楠的那个同学,那不也据说是畅销书作者么?而且也是江南越州人士?难道电视中这个少年。还真就是姜楠的那个同学?